杂技溯源 | 明清时期 民间杂技在行香走会中繁盛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明清时期,古老的乐舞百戏统领艺坛的局面被打破,宫廷杂技名存实亡,使得杂技艺人回归民间,民间杂技随之逐渐兴盛起来。
踏青时节—杂技大会
► 农历清明节正是一片大好春光的时节,在古代的民间一直有“踏青”的风俗。明代踏青中最为热闹的杂技大会要数京城的南郊高粱桥一带。
► 每年清明节前后,高梁桥一带芳草青青,人流如潮,摆摊卖手工艺品的和挑吃食担子的商贩们纷纷而至,民间杂技艺人们有的单身据地卖艺,也有的携带徒弟儿女拉起圈子表演技艺(图片来源于网络)
► 在踏青活动中耍练杂技的习惯就是从此时开始形成。明代涌现出的许多新杂技,都是走马卖解的艺人在宋代之后百余年风风雨雨里琢磨陶冶而成,短小而灵活的节目占了上风,形成近代杂技的主流。
► 踏青中的杂技节目有新意的颇多。如“扒竿(爬竿)”、“斤斗(翻筋斗)”、“置地圈上(钻地圈)”、“叠案马(桌上筋斗)、“解数(马术)”、“弹之解(打弹弓)”等,这些节目大多数在明代就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了。
► 杂技艺人赶着猴子和羊在行走卖艺,路人纷纷驻足观看(图片来源于网络)
行香走会—杂技大游行
► 行香走会这种古老的文艺演出形式在明清两代特别流行。它是民间自发的活动,边长途跋涉,边作艺,好似一次杂技大游行。
► 走会寄托着老百姓祈求丰年,消灾免难的愿望,又大有热闹可看,大家都趋之若鹜(图片来源于网络)
► 清代走会更为风行,杂技表演也更多。从乾隆年间起,除了宗教节日之外,各地又有平时的会期。另一种是庙会,有在宗教节日进香祈福的庙会,也有平日集市性质的庙会,后者更富有民间色彩,赶会的人更多。在行香走会中表演的杂技,大多数为武术类和体育性的节目,如飞叉、飞刀、杠子、石担、石锁等。
► 《豫园把戏图》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年上海城隍庙庙会演出的场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走会、庙会之外,艺人赖以谋生的主要卖艺方式还有“堂会”和“撂地”等。杂技在明清时代达到了鼎盛,是中国杂技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走会的许多杂技节目至今还保留在杂技舞台上,后世杂技的发展壮大更离不开明清时代杂技的丰富多彩。(编辑:小濮)
| 参考资料 |
《中国杂技史》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