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倾·Vol 10』他是老胡老乡,为一座城奉献42年

焦点濮阳站 2018-01-10 09:27:3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君倾·Vol 10』他是老胡老乡,为一座城奉献42年。

张志彪

中国教师与家校合作管理委员会理事

濮阳市家校合作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

濮阳市教育学会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

收获两千余篇家庭教育论文、书写近三千条教育箴言、整理超五千篇家庭教育文章、取得一万多份教育相关问卷、争取二十多个专业课题立项实施、先后六次在中国家庭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发言……

谁曾想,这一组令人震撼的数据,几乎是张志彪在过了退休的年纪之后,才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

2007年出任濮阳市教育局局长之前,张志彪先后担纲了濮阳县扶贫办主任、农经委主任、经贸委主任、发改委主任等职务,在漫长的三十五年里,始终为城市经济奔走呼号。

因为有着经济方向庞大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支持,在退居二线时,许多企业纷纷在排名前列时间捧上了橄榄枝,然而对此他没有予以任何回应。因为无论时间如何消逝,他都始终惦记着自己心里的那份教育情怀。

铭刻于心

动荡年代砸锅卖铁  一家五兄弟都考上了大学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农村,一家有好几个兄弟姊妹,是社会常态,并且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时期,文化大革命风头正劲。

这是张志彪的少年时代,以上任何一个背景单独拿出来,都足以让他们们告别学校。但就是在这所有条件都叠加在一起的情况下,张志彪兄弟六个,在恢复高考之后,五个都考上了大学。

爷爷和父亲是他们兄弟前行路上的坚实后盾。

“爷爷一辈子较大的遗憾就是没读过书,但即便没有知识,他还是用自己的见识,树立起了几代人从未动摇过的家族基调:就算卖地卖农具也得供孩子们上学。”

因此,张志彪兄弟几个从小就牢牢地记住了长辈们立下的规矩:好好读书。谁也不能留级,谁留级就留在家里种地。

也是在这个时候,张志彪收获了人生中的排名前列本书——一本棉纸老字典,一份陪伴数年,视若珍宝的传承寄托。

从小便深扎于心的家训和肩膀上任重道远的期望,无疑成为了张志彪这一生未曾改变过的执着与守望。

百尺竿头

选择教育是一种情怀  选择就意味着奉献

广义的教育,是鲁迅所说的立人之业,是易中天所讲的望子成人,也是哲学家所阐述的塑造灵魂。而他们想要表达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对孩子们广阔的个性与人格的精神培养,而非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堆砌。

在时任教育局长的几年里,张志彪始终在思考着孩子们“成绩”与“成人”的关系和问题。眼看着到了退休的年纪,国家也即将要为奉献了大半辈子的他放一个“长假”时,他却自己又拉开了架势,做好了进入下一场“持久战”的准备。

因为在张志彪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是花期各不相同。有的一开即灿烂夺目,有的需经过漫长等待,也有的,永远都不会开花。但这绝不能证明什么,因为不会开花的那个孩子,也许是一棵参天大树。

然而这颗种子最终是否能开花或者成材,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吸收了什么,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而影响这些结果的主要因素不在学校,而在于家庭。

由此延伸出的家庭教育,是张志彪看到的突破口。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配合,家庭教育需要好的家庭氛围协助,家庭氛围需要夫妻双方拥有积极维护的自我意识。

环环相扣的事实与现状,让张志彪越来越清楚,这条道路的漫长和坎坷。

只有先让家长接受教育,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给予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为此,张志彪遍访濮阳市相关专业人才,但最终发现,所谓的“专业”多数还只是浮于表面。带着问题,他继续北上,找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寻求助力,然而探访结果却依旧不尽如人意。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番找寻拜访之下,郑州大学和湖北大学各有一位专业级别的老师加入,三人团队正式“出道”。

推广初期,算不上顺利。“一天跑十家企业,能有一家愿意接我的茬儿,愿意跟我配合培训课程,我都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起初一次又一次与认可不成正比的碰壁,如若不是他们心中那份长久而又强烈的责任感支撑着,也许是寸步难行。

“一颗红心,一手准备。”这一路上,张志彪没有给自己另外的任何选择,少有要做的就是在这条道上,一直走下去。

时至今日,团队已著有《新婚家庭幸福课》、《幼小衔接课程》、《家校合作课程》、《隔代教育课程》等几套经典家庭教育系列课程,广受大众欢迎。

教育至上

两条平行线一样的人生  两颗殊途同归的心

高度相同的两片云才有可能重合。也许正是因为无形之中的吸引,让志同道合的人最终都能够相遇。回忆往昔,张志彪不禁感慨“其实这一路走来,始终都有建业相伴”。

早在1975年,张志彪和胡葆森,他们一个是村里被评为先进个人的生产队长,一个是城里插队回乡的优秀知青,两个热血方刚的青年,在濮阳县文化双选会上,排名前列次打了照面。

短暂的初识也许仅留下了轻微的印记,谁也未曾想过,往后的时日里,因为共同的想法和情感,让他们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

2002年由农经委主任改任经贸委主任的几年,在张志彪的回忆中,留下的最贴切的关键词便是:艰难。

县里大型国企改革遭遇瓶颈,寸步难行,有一家国企破产两千多名职工面临无法安置,资产变现和社会稳定成为县委县政府面临的难题,这个难题深深地压在张志彪的心里。他四次南下珠海、三次北上天津,成效甚微。

然而此时他们再次会面,就注定是一场柳暗花明的相遇。

2003年春节,依然是短暂的相见,却让胡葆森及时地接收到了这份来自家乡的求援,也让张志彪切实地感受到了一位游子报答故土的夙愿。

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接手厂区所有土地,并一次性付清所有款项,安抚了两千人心,也稳定了当下政局。

濮阳建业城就此诞生。

在建业城的开发过程中,张志彪接受了胡葆森将此项目所得利润全部投入建设学校的提议,因为他明白,这其中融着的是一份浓的化不开的故乡情。

多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张志彪从经贸委到发改委,再到教育局,经历了多次工作岗位的改变,却一直担任着建业城开发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的职责。因为指挥筹建学校,改善濮阳县的教育现状,在那时那刻,是大家心中共同的大事。

2013年建业国际学校落成时,项目特意为家庭教育研究会提供了办公场所,同时出资承办了《濮阳家庭教育》报。言及于此,张志彪笑道,“我是胡总的粉丝,他的境界和情怀我始终感同身受。”

一生所望

君邻理想循道追光  将幸福收获到底

△上图右二为张志彪

2016年建业君邻会成立之初,胡葆森先生邀请张志彪加入君邻会,并亲自颁发会员卡。

对于这样的荣誉,张志彪欣然接受并心生自豪。

“总理评价胡总为‘儒商’,我觉得是再贴切不过的,他不仅是在做项目,更是执着着一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上,经济只能算做是躯体,文化才是灵魂。一个人有很多钱,那只能证明他的躯体长的很大,能在历史上真正留下的,还得是这个人的灵魂。”

加入君邻会的两年来,张志彪也先后于濮阳、安阳、鹤壁等建业城的各个小区举办沙龙与家庭教育报告会,为君邻会的家人们奉上了他数年来悉心研究的教育成果。

授业解惑的同时,“幸福感”对他而言,是最宝贵的收获。“当大家哭着来找我,然后笑着离开时,就是莫大的幸福。”

在张志彪的事业和生活中,大概没有“退休”两个字。深研家庭教育,致力家校结合,从根源入手,为孩子们打下执着、善良、勤奋、节俭、忍让、宽容等品行基础,践行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传统。

“只要君邻会需要、建业需要、濮阳需要,或者是其他任何地方需要,我都愿意去做,直到我做不动为止。”

将幸福收获到底,也许就是张志彪这一生,较大的意义。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